找到相关内容75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自律与自觉:中国佛教探讨自身公众形象

    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在总结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时指出,在我们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、世界一片赞叹声中,我们反而应该有更深的忧患意识,更清醒地审视中国佛教自身现状,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,也要高度重视存在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1356783.html
  • 健康与心理

    ,则不得其正;有所好乐,则不得其正;有所忧患,则不得其正。”心理专家对于心理养生提出以下几点:   第一,以善良为营养素,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身体的损益存亡。很多养生学家提醒人们要“慎微”,一切从小...

    妙 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4560798.html
  • 禅林宝训评述

    他们虽然是有权有势的一国之主,但因为没有道德,用他们来比某人,而没有人会高兴。所以说,学人的忧患在于没有以道德来立身,而不在于没有权势地位在自己手中。智祥老人在《禅林宝训笔说》道德篇后说:如果能使“...

    妙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30263476.html
  • 李煜与佛教的不解之缘

    又经历着世事的沧桑忧患。忧伤苦恨的身心体验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,一旦践登帝位,不仅隐逸自在的生活成为泡影,还得背负沉重的有国者之忧,遭遇与亲爱之人的生离死别,特别是当他沦为囚徒后,生活一下子把他由“天堂...皆寂寞”,圣贤寂寞,“我”也寂寞,于是心中的忧患与不满也得到了慰藉。然而,在众多的古代诗人之中,我觉得李煜是一个例外。由于他那特殊的经历,由于他那赤子的心灵,由于他那大起大落的巨大的生活落差,他的词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74963515.html
  • 浅析弘一大师的最后遗偈和遗墨

    和驻锡过的天津、上海、杭州、厦门等地,均已沦于日寇铁蹄下。国家危急、生灵涂炭,无疑给晚年的大师更增添了莫大的悲哀。大师的悲,除了悲悯众生的经常苦业外,也包含有爱国的忧患意识。  正是由于大师的大悲,...

    施荣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12363586.html
  • 论杨文会的忧教兴教事业

    人才,在当时思想界造成广泛的影响。因此,作为晚清时期最杰出的佛教居±,杨文会的确开创了近现代居士佛学的新风气,是中国近现代居士佛学乃至佛教蓬勃发展的“源头活水”。   二、佛教忧患意识  按照宗教...中华民族深切的忧患意识,他对佛教的振兴旨在中华民族的复兴,这样不仅可以避免“贻笑邻邦” ,更可以使“国家得补助之益”(页332-333),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  更为重要的是,杨文会的...

    黄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3964120.html
  • 佛教文化在“东方文艺复兴时期”的地位与作用

    华北五省二市社会调查考察报告之一  ——佛教文化在“东方文艺复兴时期”的地位与作用  泽 云  随着时代的发展,文化领域正发生着潜在的变化,中国传统文化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“东方文艺复兴”时期的到来。经济的腾飞、社会之转型、思想之解放、科学之发达,向“东方文艺复兴”发起强烈的呼唤。充满忧患意识和高度使命感、责任感、紧迫感于一体的上层建筑,首先对其在“东方文艺复兴”中的地位与作用,进行极其深刻的...

    泽 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4164897.html
  • 《静坐手册》编者寄语

    缺乏修证法门的当今,也正是广大佛教徒所应该提倡力行的可行之法。知苦方可断集而慕灭修道,古人说,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矣,对我等出家者不能不引起警策!  然而,静坐时的起心动念,宜时而觉照之。即“不怕念起,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02365575.html
  • 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

    不同的文明,但不同的文明都有一个起因。古希腊文明起因于希腊人对自然的惊奇感。希伯来的文明是基于对上帝的敬畏感,而中华文明则是源于对忧患意识的关注。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社会人生,先贤们在建立思想体系...于禽兽者几希”。孟子在讲这句话时就是他在忧患,人和禽兽的差别就这么一点点,太宝贵了,你千万要把它好好保存好啊。如果跑掉了怎么办?没关系,把它找回来,这叫“求其放心”。孟子感叹,一个人家里养鸡,小鸡跑掉...

    慧静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066273.html
  • 批评与反思——佛教界探讨自身公众形象

    正面临着新的挑战。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在总结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时指出,在我们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、世界一片赞叹声中,我们反而应该有更深的忧患意识,更清醒地审视中国佛教自身现状,既要充分肯定取得的成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5566885.html